?
A+ A-

濰美風光 | 春上玲瓏山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4-09-12 14:29:45

春上玲瓏山

□王慶德

  青州西南那綿延的群山里,一峰柱天,門開即見,如乍開的芙蓉,又似簪滿珠寶的王冠,那就是我魂牽夢繞的玲瓏山。

字峪

   小時候,常與伙伴們在山上挖菜、割草,也在那里嬉戲。一天,祖父指著山陰的那條谷告訴我,這山谷叫“字峪”,里邊的山崖上有大字。那時還不太識的那些大字,后來才知道那大字是了不得的,也就知道了這個叫“字峪”的谷,便是書法界無人不曉的白駒谷。

   陽春三月,走進白駒谷,李花如雪,桃花正笑,森森古木正吐著翠綠。黛黑色的石崖立在兩側,斑斑的苔蘚附在石上,像粼粼的鎧甲,顯示著幽幽的歲月。

   繞過十幾株高大的柿樹,越過幾道高高的石堰,西側的山崖赫然現(xiàn)出了鄭道昭的擘窠書:“中岳先生滎陽鄭道昭游槃之山谷也。此白駒谷。”字徑逾尺,氣勢博大,沉著端莊,雄肆其外而又秀穆其中。當年康有為讀后慨嘆再三,譽之曰“莊雅凝重,美于觀望。”

   立在刻石前,凝眸回望時光的隧道,似乎就仰見到英武儒雅的鄭公。

   513年,年近花甲的鄭道昭離開了光州,出任青州刺史。面對著兵荒馬亂、天災頻仍的青州,鄭公勵精圖治,不久便現(xiàn)出升平的氣象。政通人和了,鄭公也就常常出來看看風光,既體察民情,也釋了案牘勞形。山水曠野,鄭公皆愛而撫之,對玲瓏山則更是情有獨鐘。

   玲瓏山又名百峰山、石杲山,是殷代逄伯陵氏的封地。山上建有逄公祠,漢元帝曾派近臣前來御祭。晚年的鄭道昭深愛老莊,看看玲瓏山,拜拜逄公祠,與道人談談玄學,這對他來說,是暢心而樂為的事。山頂通天洞的石壁上,鄭公題刻了“滎陽鄭道昭白云堂解易老也”??催@幅刻石,也就窺見鄭公游玲瓏山的志趣了。

   匆匆就是三年。鄭公調京城洛陽任秘書監(jiān),加平南將軍?;厥谆潞3粮?,鄭公對仕途已是十分淡泊,而這玲瓏山是他釋易解老的佳處,自然有著幾分眷戀,便攜了書童,來與玲瓏山作別。他緩緩地走在山坡上,看山,山峻;看樹,樹美;就是那黑油油的山土,也感到分外的親切。

   天黑了,就宿在逄公祠。道長磨墨抻紙,請這一州之長、大名鼎鼎的書法家題字留念。鄭公凝神靜思片刻,提筆濡墨,抑揚頓挫,把對玲瓏山的情和意傾在了筆端。道長誠惶誠恐地擎起,恭恭敬敬地刻在這白駒谷的石崖上,這山谷也就名之曰“字峪”了。

   詩經(jīng)有言:“皎皎白駒,在彼空谷。”如今,白駒已經(jīng)遠去,這谷也就真的成為空空的山谷了嗎?

   鄭公的法書影響著后人,更滋潤著玲瓏山的周圍。這里雖不說人人皆儒,家家墨香,但讀書習字,千百年來蔚成風氣,對書法更是有些偏愛。有人就搜集了20世紀名家法書刻在這白駒谷,林林總總,約有百幅,真草隸篆行,五體皆備,恭列于鄭公刻石的周圍。

   子曰:“為政以德。”字亦復如是,因此才有了這群星拱月的景象。

極頂

   白駒谷的上端是神泉,泉口由一塊整石鑿成,歲月把它打磨得光亮,層層的綠苔縈繞在周圍,晶瑩清澈的泉水四季不涸,淙淙而下,掬一口襟懷若滌,神悅心清。

   過神泉,經(jīng)“滎陽鄭道昭解衣冠處”,登上高崗,俯視白駒谷,鄭公刻石及近人的書作在蒼茫的樹石間隱約可見。

   南上是層層的石階,如一道天梯鋪了下來。仰看山峰,四面壁立,危石峭拔,算得上境幽景異。天梯雖高,有階可登,幽異之景,不可復得,相鼓舞而上,越三百級臺階,就坐在了嶺脊上。

   從嶺脊東上是玲瓏山的主峰。這主峰如一尊巨石,卡天門和南天門又把這尊巨石二分為三,遠遠望去,猶如書案上的一個筆架,典雅而又惟妙惟肖。攀過累累巨石,就登上了玲瓏主峰。這峰,勢險,石奇,洞幽,四面絕壁,直插到云天里去。緣石登上極頂,頂方不過三丈,平坦如塬。山草匍匐在石崖上,破石而出的雜樹,曲折而堅韌地靠在石壁上。

   輕輕地走在這小小的塬上,天風呼嘯,如振羽凌空。不可喧嘩,怕驚了云霓。顫顫巍巍地直起身來,極目瞭望,天地間,玲瓏峰頂聳在了正中,環(huán)峰群山皆拱手來謁玲瓏。

   高矗在這峰頂?shù)默幣_,是一座無梁建筑,巍峨可觀,可惜琉璃瓦已經(jīng)飛走,王母娘娘也已經(jīng)去了。祠外四五幢斷碑載著歲月,靜靜地臥在草叢里,荒寒中又有一點兒凄清。若講排場,是需要金碧輝煌,如果要體味一種情感,這凄清倒別有一番滋味。西側是玉皇頂,頂平如砥,惜無路可攀。康乾時,南天門上筑有一橋,可從玲瓏頂達玉皇頂,惜南天門早已傾圮,只有墻基還呆呆地立在那里,似乎是在訴說著過去那如虹的輝煌。

玄洞

   走下極頂,出南天門,是瑤池?,幊刂杏芯奘?ldquo;飛來石”,那飛來濺落的姿態(tài),會讓人倒退半步,擔心濺起的水花打濕衣衫。這“飛來石”厚厚的、圓圓的,如鼓。史書上說玲瓏山有石鼓,亂年自鳴。元人著的《齊乘》上說,石鼓已不見。可如今讓人疑心這“飛來石”,就是那石鼓,只是時逢盛世,不自鳴罷了。

   瑤池的東南,巨石疊摞,聳在云際,頂端一石如從天降下,似乎還沒有落穩(wěn),正在隨風晃動。只有那天地造化才能臻于此境。靜靜地駐足看了,冥冥里覺得這飛來石當是女媧補天所遺,藏在這青峰的一側。仔細看那斑斑石紋,如天書,感覺里似乎這就是刻了《情僧錄》的那塊石頭。后退幾步再看。這石與那層層的底座連在一起,又像是一座塔,在斜照里閃著熠熠的光,也許是李靖把手中的塔放在這里了吧!

   說這是李靖那塔,是看了牛腿洞突發(fā)奇想的。這洞的正中伸下一石,酷似牛腿。大概是老子騎青牛路過此山時,一條牛腿陷在洞里,化而為石的。那李天王看見老子與青牛停在這里,便來談經(jīng)論道,也就把寶塔放在一邊了。

   從峰之陽進牛腿洞,曲曲折折,眼前一亮,竟到了峰之陰。走出洞來,看那長壽洞、串心洞、通天洞,參差而列,洞與洞又上下相通,前后串聯(lián),如七竅玲瓏。

   走在觀音洞里,重疊往復,幽深無限,一轉彎,透來一道亮光,向前幾步,豁然開朗,不經(jīng)意間,又回到了峰之陽。那洞口就在絕壁上,不可上,亦不能下,只得囿于洞內(nèi),管窺南山。這南山,一望如雪,那滿山的杏花,散如點粉,片如臥云,朦朦朧朧,裊裊藹藹,恰似一幅《春曉圖》,只是尺幅大了點兒,否則早就讓人攜去張掛在書房里了。

晚照

   迎了夕陽下山,回望主峰,晚霞點染,紫光微微,一只蒼鷹盤旋在山崖間,幾只紅喙老鴰飛歸巖巢。老鄉(xiāng)正荷鋤下山,炊煙也從谷中升了起來。

   走出白駒谷,一輪圓月懸在山峰的上空;星星一顆、兩顆,亮在天際;燈火三盞、五盞,嵌在嶺上,隱在深谷。在朦朧里回望,山高月小,一片清泠。

   玲瓏山不是八面玲瓏,只是孤巉的一峰。這峰,壁立千仞,無邪無欲,軒昂的器宇直逼青天。望著這峰,激情難抑,直令人掉頭欲返。

圖片均為資料圖

 

責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