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民以食為天”,食物的味道總能慰藉我們的心靈:從糖果的甜美到檸檬的酸爽,從海鮮的鮮甜到咖啡的苦澀,每一種味道都有其獨特的魅力和價值。而這些千變萬化的味道其實是由幾種基本味道組合而成的。
起初人們認為基本味道只有酸、甜、苦、咸四種,20世紀初,日本科學家池田菊苗提出,鮮味也是一種基本味道?,F(xiàn)在,一項新發(fā)表于《自然·通訊》的研究顯示,或許還存在第六種基本味道。
我們是如何嘗出味道的?
品嘗味道的過程涉及到味覺和嗅覺兩種感官系統(tǒng)。吃東西時,食物中能夠傳遞味道的化學物質溶解在唾液中,然后與舌頭上的味蕾接觸轉換為味覺信號,信號通過神經傳遞到大腦皮層,大腦再對這些神經信號進行解析組合,最終產生甜、咸、酸、苦等各式各樣的味道。
同時,咀嚼過程中,食物的氣味物質會從后鼻腔進入嗅覺系統(tǒng)。鼻腔黏膜中有大約1000種不同的嗅覺受體,當氣味分子進入鼻腔與受體結合時會產生神經信號,神經信號被傳遞至大腦皮層,并由大腦組合成特定的模式儲存起來,就產生了嗅覺。
傳遞各種味道的“使者”
味道主要是由特定的化學物質傳遞到味蕾和鼻腔黏膜而產生的,這些化學物質就像使者,有著傳遞食物“身份”、增加進食幸福度的使命。那么產生各種基本味道的使者都是誰呢?
在化學中ph值小于7的物質屬于酸性物質,例如稀鹽酸、濃硫酸等著名的無機酸(注意!它們是不能食用的?。?。而食物中的酸味是由食物中含有的少量有機酸產生的,比如乳酸、檸檬酸和乙酸等,它們在水中解離后釋放出氫離子,刺激舌頭上的酸味受體,經過一系列信號傳導處理,最終產生酸的感覺。
其次是甜味。甜食總是讓人無法抗拒,那甜甜滋味的來源是小分子的糖類物質,如葡萄糖、果糖等等。而且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將一些大分子糖類轉化為葡萄糖,所以在品嘗米飯饅頭等淀粉類食物時我們也能感受到甜味。
而苦味的“使者”則包羅萬象了,通常是生物堿或某些藥物和植物中的特殊化合物。這些物質能夠激活舌頭上的苦味受體,讓人感受到苦味。雖然苦味可能不是那么令人愉快,但在某些食物中,適量的苦味也能帶來獨特的口感。
咸味則是由鹽類物質如氯化鈉(食鹽)產生的。食鹽可溶于水,它在溶解后釋放的鈉離子會刺激咸味受體,產生咸的感覺。食鹽還為人體提供了重要的鈉元素,它是維持身體穩(wěn)態(tài)的重要元素,我們一直提到的神經信號,就是由鈉離子和鉀離子進出神經細胞形成的。
鮮味又稱為肉味、甘味,這是一種獨特的味道,由氨基酸(如谷氨酸)或核苷酸(如肌苷酸和鳥苷酸)產生。這些物質能夠激活舌頭上的鮮味受體,帶來鮮美的感覺。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鈉就是典型的鮮味劑,它是谷氨酸的鈉鹽,在溶解后會產生谷氨酸,讓我們享受更多鮮美味道。
第六種基本味道
介紹了這么多知識,終于可以揭開第六種味道的神秘面紗了——它就是“氯化銨”??茖W家們發(fā)現(xiàn),舌頭上存在一種叫做OTOP1的質子通道,它可以識別細胞內酸度變化并釋放代表酸味的信號,由于氯化銨會影響細胞中的酸水平,它也可以激活OTOP1受體產生神經信號,讓大腦皮層“嘗”到它的味道,這證明了“氯化銨味”也是一種味道。或許還存在一些我們尚未發(fā)現(xiàn)的受體或傳播機制,最終我們品嘗到的氯化銨味并不是酸味,且不同于先前發(fā)現(xiàn)的任何一種基本味道,但我們已經可以判斷出,氯化銨的味道是一種全新的味道。
可是,氯化銨在日常飲食并不常見,聽上去似乎也并不是我們喜歡的味道,事實上確實如此。氯化銨嘗起來是一種混雜著咸、苦、酸的刺激性味道,甚至有人還可以嘗出辛辣感或清涼感。那么,人類為什么能嘗出一種如此之怪的味道呢?其實,銨鹽和它們的一種分解產物——氣體氨,對生物來說通常是有毒的,自然界中的許多生物都能感知環(huán)境中的銨和氨并做出反應,很多含有氯的物質也對人體有害。因此,品嘗氯化銨可能是一種規(guī)避有毒物質的功能。
探索味覺的奧秘,就像是一場永無止境的美食之旅。隨著科學的腳步不斷前進,人們對于食物味道的認知也在經歷著一次次的革新。從最初的五種基本味道,到現(xiàn)在的六種,每一種新發(fā)現(xiàn)的味道都是對感官世界的一次擴展,是對食物多樣性的一次重新定義。食物的世界就像一本永遠也讀不完的書,每一頁都充滿了新的知識、新的體驗和新的樂趣。它教會我們尊重自然,欣賞多樣性,激發(fā)了人們的好奇心和創(chuàng)造力。
(文章源自微信公眾號數(shù)字北京科學中心)
責任編輯:邢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