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半年來,在意大利米蘭大教堂廣場、斯福爾扎城堡廣場等街頭上,一位拉二胡的女孩吸引行人紛紛駐足。
一曲曲或鏗鏘或柔和的二胡樂曲,一位身著傳統(tǒng)雅致漢服的東方女孩,背后則是歐式建筑風情的老街區(qū)……來自山東濰坊的留學生鄭曉慧在異國街頭帶來的傳統(tǒng)東方之美,讓她周圍匯聚的行人越來越多。一曲表演結束,大家報以熱烈掌聲,遇到歡樂的曲子,人們則隨著音樂的旋律盡情地翩翩起舞。
鄭曉慧通過自媒體賬號“胖二胡PangErhu”發(fā)布的她在異國街頭拉二胡的視頻,也吸引了國內網友的關注。視頻數百萬的點擊量,正說明年輕人對音樂藝術的熱愛。鄭曉慧告訴記者,她希望通過這種時尚、流行的傳播方式,讓更多人去了解二胡等傳統(tǒng)樂器,進而去喜歡傳統(tǒng)民樂。“網友給我留言稱贊,我感覺大家可能跟我一樣,大家都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自信和驕傲。”
大家跟著《賽馬》的歡快節(jié)奏盡情跳舞
鄭曉慧從9歲就開始拉二胡,學習和演奏二胡已有十多年。“我小時候非?;顫姾脛?,爸爸媽媽為了讓我更安靜更專注一些,就送我去學了二胡。”鄭曉慧在初一順利考完二胡十級后,又跟著專業(yè)老師深入學了多年。進入西安交通大學后,她加入學校民樂團,每年參加不少大型演出活動,一直在二胡演奏上不斷進步。
鄭曉慧告訴記者,她在西安上大學時,出于對二胡的熱愛,就曾想著去天橋演出,但由于學業(yè)太忙,終沒能付諸實踐。
歐洲城市的街頭,經常有融入市民生活的演出。這種充滿歡樂與熱情的街頭表演,散發(fā)著生活的能量,非常感染人。進入意大利米蘭理工大學攻讀建筑與城市設計專業(yè)研究生以后,鄭曉慧在當地大街小巷,看到了大量的街頭藝術家表演。不只有意大利本土藝術家演出,還有踢踏舞表演、俄羅斯歌劇表演等。這種具有包容性的藝術氛圍,深深地感染著她,去街頭演出的念頭再次被激發(fā)出來。
真正鼓勵她行動起來的,是一位羅馬小提琴藝術家的表演。大量的行人圍著這位演奏者快樂地轉圈、跳舞,忘我地投入到音樂中。這個場面,讓鄭曉慧感覺到了音樂的強大魅力。去年夏天,鄭曉慧的學業(yè)不那么繁重了,她就穿上傳統(tǒng)漢服、背起二胡,走上了街頭。
每次到街頭演出,鄭曉慧都準備十幾首曲子和相應的伴奏,在申請預約好的演出位置坐好,擺上介紹二胡的展板,表演開始后行人也越聚越多。她和觀眾都全程沉浸在表演中。一襲漢服,一把柔美抒情的二胡,在人群川流不息的熱鬧街頭成為獨特的風景。
過去的半年,從米蘭到威尼斯、萊科、佛羅倫薩,再到巴黎,鄭曉慧跨越歐洲多個城市,演出幾十場,為街頭行人盡情演繹《賽馬》《蘭亭序》《牧羊曲》《葬花吟》《水龍吟》《一剪梅》等不同風格的曲子,真正讓中國二胡和經典曲目走上異國街頭,進入國外普通大眾的視野。
在不斷演出中,讓鄭曉慧感觸最深的,是歐洲街頭音樂表演的熱情氛圍。“意大利街頭表演的氛圍非常好,很多行人會加入到表演中,跟著音樂跳舞,這給演奏者很好的正向反饋和鼓勵。行人和表演者都很好地沉浸在音樂中,感受著音樂帶來的能量。”鄭曉慧跟記者形容,她在演出《賽馬》等很歡快的曲子時,總能吸引觀眾尤其是小朋友跟著節(jié)拍跳舞。“有一位老爺爺,還隨著音樂做出騎馬的跳舞動作,讓現場氛圍熱烈又輕松。這也是我沒想到的,我也被現場氛圍感染著。近兩個小時沉浸在音樂里,還是很享受的。”
一把二胡、諸多名曲,成為紐帶,開啟跨越國界的藝術分享和交流。鄭曉慧說,她在跟街頭行人交流中發(fā)現,只有極少數西方人了解二胡、笛子、琵琶、古箏、嗩吶等東方傳統(tǒng)樂器。“有位阿姨就告訴我,她在網上看過我的二胡表演。有位鋼琴音樂家知道二胡名曲《賽馬》,還想現場讓我表演一下。”對不熟悉二胡的行人,鄭曉慧也會告訴對方二胡的曲目和風格等。在演出中,她發(fā)現,年輕觀眾詢問最多的曲子還是《美麗的神話》《青花瓷》等流行音樂作品,更有行人跟她討論自己國家也有相似的樂器。
有的時候,在街頭遇到來自國內的旅游團、游客駐足觀看,鄭曉慧也會特意換成《茉莉花》《賽馬》等經典曲目,大家聽得都很高興。“也有華人告訴我,他們在歐洲待了很多年,在街頭聽到二胡熟悉的鄉(xiāng)音,特別想回家。聽到他們表達思鄉(xiāng)之情,我也很感動。”
玩出“反差萌”,讓二胡時尚、歡樂起來
剛開始走上街頭時,鄭曉慧選擇的都是自己能熟練演奏的曲子,而隨著與街頭音樂愛好者交流的增多、網上粉絲的不斷增加,她開始根據大家的喜好和建議選曲。從二胡經典曲目,到流行歌曲,再到流行影視劇OST等,曲目庫越來越豐富。鄭曉慧說,她在演出中不斷調整設備、曲目,甚至漢服著裝、化妝等,逐漸做到更好。她還在演出風格上不斷嘗試,爭取成為歐洲街頭表演中“最新鮮、亮眼的存在”。
每次演出前,鄭曉慧要提前背曲譜、摸譜子、調整伴奏和旋律等,準備工作需要好幾天。而與其他音樂人合作表演,要花費更多時間去練習。目前,鄭曉慧已嘗試了讓二胡與琵琶、傳統(tǒng)武術、戲腔等相結合,她與其他年輕人一起演出的《象王行》《醉拳》《赤伶》等曲子都很受大家的喜愛。這種新鮮的結合,也吸引了很多街頭行人駐足。鄭曉慧笑稱,她和另一位會武術的山東留學生在街頭表演《醉拳》時,不少外國人認為是某種新奇、神秘的“功夫”演出,紛紛詢問他們的網絡賬號。
雖然改編意大利曲目比較費勁,鄭曉慧還是經常在演出中加入當地人熟悉的音樂元素,以引發(fā)更多觀眾的共鳴。她希望未來能與更多西方音樂人、世界各地的樂器演奏者合作,讓更多人關注、了解中國民樂。
而在年輕人比較喜歡的《一剪梅》等曲子上,鄭曉慧嘗試各種“反差萌”表演風格?!兑患裘贰繁硌葜?,她漢服配墨鏡,再結合“袁華出場”的網絡梗,歡樂、有趣的呈現,獲得了很多點擊量。
此外,鄭曉慧還為每場演出精心準備各種制式的漢服,穿上各種風格、顏色的馬面裙、短襖、襦裙等,她希望自己能同時傳播傳統(tǒng)民樂和漢服文化。隨著春節(jié)臨近,鄭曉慧開始穿上喜慶的迎春漢服走上街頭演出,還為此準備了不少春節(jié)主題的曲目。“有時候,一套復雜的妝造就要花去自己一兩個小時,但我只想把漢服穿得更好看,與傳統(tǒng)音樂更好地結合在一起。獨特的東方傳統(tǒng)服飾、獨特的樂器表演,在歐洲街頭表演還是很亮眼的!經常有外國人來問衣服是哪個國家的,我就跟他們介紹這是中國傳統(tǒng)服裝。”鄭曉慧說。
“經典的二胡曲目大多比較憂傷、深沉,而二胡與流行音樂、影視劇的結合,就會讓二胡變得更活潑,更受年輕人喜愛。”鄭曉慧希望以年輕人的視角和方式,讓二胡演奏變得更時尚、活潑,貼近年輕人的審美趣味。
留學生海外“別樣”傳播傳統(tǒng)文化
經過半年多街頭表演,鄭曉慧覺得自己收獲頗多。她說,自己通過街頭演出認識了很多熱愛音樂的人,也認識了很多在國外一起傳播中國文化的小伙伴,大家志同道合、追求一致。而看著更多行人來深入了解和認識二胡,她愈發(fā)覺得街頭表演這件事有意義。
鄭曉慧稱,在歐洲的街頭表演,跟在大劇院音樂廳的演出還不一樣,音樂迷買票走進音樂廳,是因為他們了解這場音樂會的內容和演奏家等,而街頭表演吸引的是隨機路過的行人,路人覺得有趣才會駐足觀看,街頭拉二胡是更融入當地市民生活的一種演出和藝術交流。
鄭曉慧的二胡街頭演出,也得到當地媒體的關注,當地報紙《Mi Tomorrow》頭版刊發(fā)了她的故事,詳細介紹了她在街頭表演的樂器、曲目和感受等。這篇報道稱“樂器是無國界的,是文化交流的橋梁”。
鄭曉慧的很多演出曲目,也通過她的自媒體賬號“胖二胡PangErhu”在各個平臺發(fā)布,單平臺單個視頻點擊量能到60萬,深受國內年輕人的喜愛。鄭曉慧告訴記者,很多年輕人喜歡她的表演,是因為將傳統(tǒng)二胡與受眾很廣的流行歌曲、影視金曲結合,會讓大家發(fā)現原來二胡可以這么輕松、愉快、活潑。她希望通過這種時尚又流行的傳播方式,讓更多人去了解傳統(tǒng)樂器,進而喜歡傳統(tǒng)民樂。“另外,我看到網友給我留言中的稱贊,我感覺大家可能跟我一樣,大家都感受到了作為中國人的一種文化自信和驕傲。”
在歐洲、澳洲等海外街頭上,像鄭曉慧這樣傳播傳統(tǒng)文化藝術的年輕留學生還有很多,他們在街頭演奏二胡、古箏、笛子、琵琶等中國傳統(tǒng)樂器,展示傳統(tǒng)漢服、武術、舞蹈等,將東方藝術魅力展示給世界。對于這種現象,鄭曉慧表示,這么多小伙伴一起努力,一定會讓中國文化的影響力越來越大,同時大家的表演視頻被國內網友們看到,也會影響越來越多人喜歡上民樂。“當大家發(fā)現,原來二胡、琵琶、古箏等這么有魅力,我想肯定更多人也想去學一門樂器。這種影響力就像一種連鎖反應,能傳遞給更多年輕人。這種有意義的事情,我也會一直做下去。”
責任編輯:陳曉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