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濰坊老行當故事 | “一刨一鑿”,傳承千年古音

來源:濰坊新聞網(wǎng)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3-06-23 16:31:18

一張照片、一篇文字

就是一段歷史

“濰坊融媒”老行當征集

開啟了一段時光之旅

讓我們一起欣賞

那樸實、懷舊、美好的

濰坊老行當故事

▼▼▼

  “琴棋書畫”中的琴,指的就是古琴。諸城,是中國古琴發(fā)源地之一。諸城派古琴,又稱“瑯琊派古琴”,形成于十九世紀中葉,經(jīng)幾代琴家的探索發(fā)展,逐漸形成了一個具有鮮明藝術(shù)個性和特定曲目傳譜的古琴流派。

  諸城派古琴的藝術(shù)風格是剛中帶韌、密中見疏、實中有虛、一氣流轉(zhuǎn)、重而不滯,顯示出空靈回蕩的古典之美。

  2008年6月7日,山東省諸城市申報的古琴藝術(shù)(諸城派)經(jīng)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名錄;2010年,諸城派古琴被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世界級非物質(zhì)文化遺產(chǎn)保護項目。

  《禮記·樂記》記載:“昔者,舜作五弦之琴,以歌《南風》。”相傳,諸城古琴制作始于4300多年前虞舜。到了周代,文王、武王各加一弦,成為七弦。

  斫琴,是指對古琴進行精工細作的一種工藝技術(shù),是一門“時間”的藝術(shù),其工藝復雜,制作周期漫長,有著近百道工藝,一床古琴須歷時三年左右時間才能完工。

  2015年,濰坊民間藝術(shù)大師、諸城派古琴斫琴技藝代表性非遺傳承人李加濤,依據(jù)《文會堂琴譜》復原了虞舜式古琴,并獲國家專利,填補了此款琴歷來只有圖譜,沒有實物傳世的空白。

▲選材

 

 ▲定尺寸

 ▲刨平

 

 ▲放樣

 

   ▲鋸出外形

   ▲斫制外形

▲刨外形

▲槽腹

   ▲題款

▲合板

▲修整外形

 

▲裹布

 

 ▲制作灰胎

 

 ▲上灰胎

  

 ▲打磨灰胎

  

 ▲修整與髹漆

  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 張益閣/文

通訊員:徐成璽 李加濤/圖

責任編輯:平小娜

數(shù)字報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