洋槐花又開
來源:濰坊日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3-05-12 14:18:27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常方方 攝
時光飛逝,覺不著立夏了!這預(yù)示著春花爛漫的季節(jié)已經(jīng)隨風(fēng)而去,酷熱難耐的夏季開始慢慢向我們走來。展現(xiàn)在面前的,將是一片蔥蘢茂盛的世界。借著明媚的陽光,萬物開始迅猛地生長。
忽然想到泰戈爾的一句詩:“生如夏花之絢爛,死如秋葉之靜美。”原來我還有些疑惑,夏天哪還有花?白居易曾道:“人間四月芳菲盡,山寺桃花始盛開。”這應(yīng)該是描寫春夏之交,比較經(jīng)典的一句古詩詞。實際上,在四月份的時候大部分花都已經(jīng)凋謝了,但是高山古寺中的桃花,因為海拔高氣溫低,才剛剛盛開。有人可能會說,槐花這不開得正艷嗎?漫山遍野的槐花正在芬芳吐艷,花香四溢,引得蜜蜂來爭相采蜜,哪能說是芳菲盡呢?槐花不是花?
現(xiàn)在大部分人把“洋槐花”普遍稱之為“槐花”,其實這不嚴謹。“槐花”,原來指的是那能產(chǎn)槐米的“笨槐”,也就是咱們的傳統(tǒng)樹種老槐樹。它的花小且呈米黃色,確實是開在炎熱的夏天。但它的花實在不算美,幾乎不能稱之為花,我們習(xí)慣稱之為“槐米”。反而,這漫山遍野的洋槐花,一串串,一樹樹,花瓣呈乳白色,花蒂呈紅褐色,整朵花看起來雖然不算大,但細看像一只展翅欲飛的蝴蝶,帶著略微的紅心,非常漂亮。
既然把它稱之為“洋槐”,那顯然就是漂洋過海從國外引進過來的物種。據(jù)了解,在19世紀末洋槐才被引入到我國。這種樹屬于暖溫帶樹種,喜光,幼樹苗耐陰,能適應(yīng)酸性土、鈣質(zhì)土及鹽堿土,缺點是不耐澇。難怪在我們沂蒙山區(qū)的石灰?guī)r地帶,幾乎看不到其他樹種。在我的老家除了洋槐還是洋槐。每每到了這個季節(jié),抬眼望去,滿目蒼白,空氣中彌漫著絲絲甜甜的洋槐花味。因為它在我們那里太過普遍,在我小時候的意識里,就感覺它是古老樹種,嘴里喊著“洋槐花”,卻不知道它還真是“洋玩意兒”。
算下來,這種樹傳進國內(nèi)種植也沒多長時間,那人家唐代詩人說:“人間四月芳菲盡”就對了。
我小時候特別喜歡洋槐花,因為它不僅看起來漂亮,還能充饑。在山上拾柴火,或者割羊草,肚子餓了,踩著樹枝子,把那成串的洋槐花擼下來,直接塞進嘴里,大口咀嚼,那滋味,真是又甜又香。但洋槐樹枝上布滿了針刺,越是小樹,刺越多,一不小心就會被它扎傷手指。大的自己咬牙拔出來,扎進肉里的“刺頭”,只能跑回家讓母親用縫衣針挑出來。因為洋槐花是人和動物的美食,所以它才長出這些針刺來進行自我保護。那時候,大人們往往都是用一根長棍子,綁上鐮刀,把大洋槐樹上開滿花的小樹枝采下來,然后把花擼在簸箕或者筐里,拿回家去用水淘洗干凈,放入一些豆面,或者白面、地瓜面,然后拌勻放進鍋蓋墊上蒸熟吃,這叫“蒸洋槐花菜”,也可以摻點白面做成粥,摻點地瓜面蒸窩窩頭,還可以用洋槐花煎雞蛋吃。
在那個年代,每到這個“青黃不接”的季節(jié),若再遇上干旱少雨,人們經(jīng)常填不飽肚子。這時,洋槐花就當(dāng)仁不讓,充當(dāng)了人們的食糧。就連凋謝的洋槐花,也被人們弄回家去,當(dāng)飼料喂豬。
洋槐花,雖然不如牡丹、月季那樣艷麗,但它的花朵是那么恬靜、淡雅,給人們帶來一份寧靜,讓人忘卻塵世的喧囂,沉醉在花香中。
等到上學(xué)了,我才知道洋槐樹還有個名字叫“刺槐樹”。這種樹,我個人感覺除了花好看,其他都不好看。樹干長得歪瓜裂棗,樹皮呈黑褐色,有些老樹直接就變成黑色,年代久遠的樹干上還會長樹瘤子,樹皮皸裂,溝壑縱橫,看起來真的挺丑。我們形容一個人臉上皺紋多,就會說:“你看你那張洋槐樹皮臉!”
小時候拾柴,特別喜歡拾那些干洋槐樹枝,因為洋槐樹木質(zhì)硬,當(dāng)柴火耐燒火旺。現(xiàn)在才知道,它還耐腐蝕,密度高,是做漁船的好材料。我們村附近長得好的大洋槐樹,后來基本被膠東漁民買去做木船了。
后來經(jīng)過一段鄉(xiāng)村路段,讓我對洋槐花又有了新的認識。路兩邊的洋槐花如一片皚皚白雪,正爭先恐后地怒放著,但其中的一排樹竟開滿了紫紅色的洋槐花。我停下車,用手機拍照后在搜索軟件里查找。原來,這叫“紅花刺槐”,和普通洋槐花一樣,也是一串挨著一串,是那種蝶形紫紅色花瓣。我本來就少見多怪,“洋槐花是白的”這一理念,又被破壞了,原來還有“紅色洋槐花”呢。
再仔細觀察,這開紅色花的洋槐樹,竟然都沒有那令人厭惡的樹刺??磥沓舐难蠡睒湟厕D(zhuǎn)型升級與時俱進,成了美麗的景觀樹。紅花刺槐的花朵呈粉紅色或紅色,氣味芳香,屬于觀賞植物,但一般不能吃,食用后很可能會腸胃不適或引起過敏反應(yīng)。看來,我們還真需要注意那些漂亮的偽裝。
走過這段路,我深深地被紅色洋槐花吸引,它不僅鮮艷美麗,還散發(fā)著一種迷人的氣息,讓我不由自主地停下來,欣賞它的美。在這個生活富足的年代,人們不再以洋槐花為食,也無需提醒人們“紅色洋槐花有毒”。這一路的所思所悟,讓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,也讓我更加珍惜生命中的美好。(張希良)
責(zé)任編輯:平小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