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農(nóng)民日報》頭版聚焦楊守偉:為了1029名孤棄兒童的呼喚
來源:農(nóng)民日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1-10-16 10:21:19
為了1029名孤棄兒童的呼喚
——記黨的十九大代表、山東省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副院長楊守偉
石瑩 農(nóng)民日報·中國農(nóng)網(wǎng)記者 呂兵兵
10月9日,晨光熹微,與往常一樣,楊守偉來到位于山東省濰坊市城區(qū)東部的兒童福利院。
她是孩子們的“媽媽”,是這家福利院的副院長。“這是我當(dāng)護理員媽媽的第21年。”楊守偉在心里默默想著。在她身后的墻上,是一組蠟燭題材的背景。
“21年來,1029名孤棄兒童曾撲進我的懷里,趴在我的肩上,用稚嫩的聲音,一聲聲喊我‘媽媽’;21年來,我牽著467個孩子的手,教會他們說話、吃飯、走路,做了手術(shù),治好了病,找到養(yǎng)父母,擁有了自己的家;21年間,還是有一些孩子,由于嚴重的疾病,就那么依偎在我的懷里,離開了這個世界……”在楊守偉的日記本里,她這樣寫道。
從把一個個“沒人要”的孩子抱在懷里,當(dāng)好他們的“媽媽”;到有教無類,努力讓每個孩子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……21年來,楊守偉既是“慈母”,又是“嚴師”。她是一束光,照亮了孤棄兒童腳下的路;她又是一座橋,讓孤殘的孩子也能走向遠方。
愛能喚醒生命,也能托舉成長
“就是看孩子,能難到哪里去呢?興許和我女兒一樣可愛。”2000年的冬天,剛當(dāng)媽媽不久的楊守偉來到濰坊兒童福利院工作,成為一名護理員。
來之前,楊守偉聽說過這里收養(yǎng)的都是孤棄兒童。對孩子們的情況、工作環(huán)境,也有心理準備。可第一次走進兒童福利院,第一眼看到這些孩子們,震撼與壓抑讓她久久回不過神——重殘率超過90%,唇腭裂、腦癱、腦積水等都是常見病,甚至一些還有傳染病。
恍惚之間,一個孩子被同事遞到懷里,她接過了要照顧的第一個孩子,也揭開了一段傳奇的人生。
2006年一個盛夏傍晚,楊守偉剛下班回到家就接到同事在電話里哭著說:“楊姐,你快來吧,剛送來一個棄嬰,我看了很害怕。”
楊守偉鞋子也沒換就出了門,路上還在想:“咱什么樣兒的孩子沒見過,害怕什么呀。”可當(dāng)?shù)谝谎劭吹綍杂駮r,她差點叫出聲來。孩子的眼皮外翻,眼珠通紅,全身幾乎每寸皮膚,都翻裂開來,一片挨一片,像魚鱗一樣,到處是血口子,密密麻麻,很多還化了膿……
被嚇得后退一步是人的第一反應(yīng),一把上前抱起孩子,則是媽媽的本能。楊守偉輕輕抱起這個“扎手”的孩子,小女孩靜靜地把頭靠在了她的胸前。楊守偉仿佛抱著一件易碎的稀世珍寶——她給孩子取名叫曉玉,是寶貝的意思。她得的是罕見的魚鱗病,這是由于基因突變導(dǎo)致的皮膚病,無法根治,只能通過細心護理,緩解病情。
楊守偉想了很多特殊方法:勤給曉玉洗澡,把她放進洗澡盆,捧著溫水,小心翼翼地灑在身上,每次浸泡1小時左右;為避免浮起的“鱗片”扯到正常的皮膚,都要盡早地剪掉;頭上的皮屑經(jīng)常裹住頭發(fā),豎立起來,就用剪刀的尖仔仔細細剪……
細心和耐心會創(chuàng)造奇跡。經(jīng)過一年多的精心護理,曉玉身上的傷口開始一個個愈合,魚鱗狀的皮膚逐漸一片片脫落,身上許多地方開始有了正常膚色。
有一天,楊守偉正在給曉玉洗澡,像往常一樣,邊用手捧著溫水輕輕灑在孩子身上,邊和曉玉聊著當(dāng)天有趣的事情——盡管孩子從沒開口說話。突然間,坐在澡盆中玩水的孩子,抬頭看著楊守偉足足有一分鐘,然后輕輕把頭依偎在她胸前,清晰堅定地叫了一聲:“媽媽。”
這一聲“媽媽”,是橫掃陰霾的雷霆;這一聲“媽媽”,是破開冰雪的春風(fēng)。這一刻,楊守偉知道,這個孩子“活過來了”。
愛能喚醒生命!“每一個媽媽,都總是想給孩子的成長道路上添些光亮,也許是一顆巨星,也許是一把火炬,也許只是一支含淚的燭光。他們就是我的孩子,我不允許我的孩子們被看作另類,我就是要讓他們擁有正常生活的權(quán)利,活得健康、活出尊嚴。”楊守偉說。
母親是柔弱的,但更是堅強的
“他們就是我的孩子。”但這其中,總會有許多此生不復(fù)相見的孩子。
心心離開這個世界已經(jīng)快十年了,楊守偉還是常常夢到他。2010年6月,當(dāng)警察搬著一個紙箱到了濰坊市兒童福利院門口,楊守偉看到一個2歲左右的男孩,他右眼患有視網(wǎng)膜母細胞瘤,就是俗稱的“眼癌”,是嬰幼兒眼病中性質(zhì)最嚴重、危害最大的一種惡性腫瘤。送到福利院的時候,他的右眼球已經(jīng)被摘除了。
然而,一年之后,心心的左眼也被癌細胞侵蝕,已經(jīng)失去一顆眼球的心心再一次承受著巨大的痛苦。楊守偉每天都要給心心清理眼睛里的血水,每次清理,他都會用顫抖的聲音說:“媽媽我疼,媽媽輕一點……”
耐心為心心擦拭的楊守偉,一邊眼含熱淚,一邊用他最喜歡吃的雞蛋哄他。
心心走的那天——2012年6月20日,他依偎在楊守偉的懷里,小手抓著楊守偉的手指,帶著微笑離開了這個世界。
面對孩子,母親總是脆弱的,但更是堅強的。每當(dāng)送走一個孩子,楊守偉都會本能地封存關(guān)于這一段孩子的記憶,不斷告訴自己要堅強、要更堅強,因為還有更多的孩子需要她。她珍藏著一張發(fā)黃的照片,一個漂亮的男孩正坐在餐桌前吃肉火燒,楊守偉的婆婆緊緊挨著他,用勺子喂吃火燒的孩子喝豆腐腦。
這個男孩叫健健,由于患嚴重的唇腭裂,他剛出生就被送到濰坊市兒童福利院。6年時間里,楊守偉照顧他最多。因為吞咽器官不全,健健進院前進食困難,長期營養(yǎng)不良。楊守偉專門為他設(shè)計制作唇腭裂患兒“吸管式”奶瓶后,順利解決了進食困難的問題,體質(zhì)也很快有了明顯增強,在4次唇腭裂修復(fù)手術(shù)后,健健的唇部、腭部修復(fù)得非常好。
為讓健健感受家的溫暖,楊守偉經(jīng)常帶健健回家過周末,帶他去超市買東西、到書店買書……2015年8月,當(dāng)知道一個家庭要收養(yǎng)健健時,楊守偉帶健健回家過了最后一夜。第二天,楊守偉沒敢去送他。6年了,孩子雖然不是親生的,但這是她養(yǎng)了6年的兒子,已經(jīng)融入了生命,這就是親兒子。
當(dāng)天下午,健健在濟南和收養(yǎng)家庭見面之后,送他的同事打來電話,說健健非要跟楊守偉說話,孩子在電話里哭著說:“媽媽,我想你了,我還帶著你的照片呢。”聽到健健眷戀不舍的哭腔,想著自己養(yǎng)育了6年的兒子,這輩子再也不能見一面了,楊守偉的眼淚再一次止不住地往外涌。
這些孩子,終歸是要走進家庭走向社會的,這是護理員媽媽們最大的愿望,也是孩子們最好的歸宿。因此,考慮到養(yǎng)父母的感受,考慮到孩子的成長,楊守偉定下一個不成文的規(guī)矩,凡是被領(lǐng)養(yǎng)的孩子,都不再去聯(lián)系。
會有更多的“媽媽”,有更多的“楊守偉”
第一個愛的孩子,不是自己的孩子。這是濰坊市兒童福利院很多年輕媽媽們的共同經(jīng)歷。
2010年10月,兒童福利院剛搬到現(xiàn)在的新址,那時候,周邊并沒有像現(xiàn)在這樣道路寬闊、街市繁華。附近的村民每天會在福利院通往附近幼兒園的土路上,看到一個改裝了簡易遮陽棚的電動三輪車,車上瘦弱清秀的女孩子,張開雙臂,攬著七八個孩子,寒來暑往。
那是福利院的護理員蘇娟娟,她坐著這個“小篷車”,連續(xù)送了孩子們7年,直到懷孕第9個月,才換成別的同事接送。她每天把車停在幼兒園門口,一個一個抱下嘰嘰喳喳的孩子,再牽著他們,從一樓到三樓送進教室,親吻孩子的額頭,和他們說“下午見”。
只靠自己是不夠的。楊守偉在福利院耐心的發(fā)揮“傳幫帶”作用,培養(yǎng)了一大批優(yōu)秀護理員。“我們院里年輕的護理員都很優(yōu)秀,哪怕她們還沒有結(jié)婚生子,對院里的孩子,不管是從感情還是照顧撫育上,完全就是媽媽的樣子。”楊守偉說。
今天的濰坊市兒童福利院,占地40畝,建筑面積1.8萬平方米,中央空調(diào)全覆蓋,室內(nèi)四季如春,走廊上裝飾著孩子們的畫作,樓內(nèi)時不時傳來孩子們瑯瑯讀書聲和歡聲笑語。
僅僅依靠兒童福利院是不夠的。作為一名長期在孤棄兒童一線服務(wù)的基層黨員,黨的十八大、十九大代表,楊守偉走進濰坊的各縣市區(qū)、市直單位、醫(yī)院、企業(yè)、社區(qū),講黨課、作報告,用一例例真實鮮活的故事,讓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和關(guān)心孤棄兒童。
楊守偉見證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民生領(lǐng)域一系列惠民政策的落實,特別是對這些孤棄兒童,兒童福利院把孩子養(yǎng)到18歲,之后轉(zhuǎn)到社會福利院繼續(xù)供養(yǎng),整個過程的花銷由國家全額撥款支付。每當(dāng)說到這里,她都不由難掩激動:“這個偉大的國家、偉大的時代,沒有因為我的孩子們?nèi)跣【蛼佅滤麄儭ゴ蟮闹袊鴫簦液臀业暮⒆觽兪侵匾徊糠帧?rdquo;
“楊守偉和市兒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員從不因有的孩子沒有感知能力,而放棄或降低自己的工作標準,將高境界高標準內(nèi)化為一種本能,生動詮釋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(wù)的精神,樹立了‘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。’的道德標桿,值得我們尊敬、推崇和學(xué)習(xí)。”在楊守偉事跡報告會上,濰坊市委書記田慶盈擲地有聲。
今年,從濰坊的大會堂,到中央機關(guān)的報告廳,一場場由楊守偉主講的《為了那一聲聲媽媽的呼喚》的報告會催人淚下,一波“致敬體”在網(wǎng)絡(luò)上“刷屏”,流著淚看完楊守偉事跡的網(wǎng)友們,讀懂了奉獻和大愛。
總有一種精神,穿越時空,化育人心。楊守偉深信,跟她的孤棄孩子們堅守在一起的人,會越來越多。
責(zé)任編輯:龐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