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每次趕集 都有老主顧尋來

寒亭老人張國京縛笤帚近20年,開發(fā)荒地每年種高粱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1-03-19 09:22:48

  

  張國京在家中縛笤帚。

  說起笤帚,很多人都不陌生。隨著時代的發(fā)展,笤帚的制作原料由原來的高粱穗演變?yōu)楦鞣N塑料及化纖品,再加上掃地機、吸塵器等產品陸續(xù)出現(xiàn),傳統(tǒng)的笤帚逐漸被取代,制作笤帚的工匠也越來越少。3月17日,記者在寒亭區(qū)寒亭街道張家院村見到了78歲的張國京。他至今仍保留著傳統(tǒng)的縛笤帚手藝,制作笤帚趕集售賣。

  自制工具縛笤帚,剩下的材料做炊帚蓋墊等

  17日上午10時許,記者來到寒亭區(qū)寒亭街道張家院村,走進張國京的農家小院,隨處可見縛笤帚的高粱稈,有整理好備用的,也有剛從地里拉回來的。

  張國京正在北屋里縛笤帚,身邊擺放著帶穗子的高粱稈、剪刀、木頭錘子、繩子等各種工具。只見他的身上綁著自制工具,腰上一根木棍,一根繩子一頭綁在腰間,另一頭綁在一個“丁”字樹杈上。繩子中間繞著高粱稈一兩圈,腰和腿腳同時使勁,來回轉動高粱稈。每轉動一圈,用麻繩勒緊,兩把高粱稈一捆,隔三四厘米再加一把高粱稈,屢加屢捆,直到全部扎在一起。

  “以前都是按照‘七系笤帚八系耙’,縛成拇指粗細五把或者七把,如今簡化了,大都成了五系。”張國京說,縛上幾系,用力朝后挒出“鳳凰頭”,樣子美觀大方。最后,縛夠九道,剪去余枝,削出把尾,做成一把結實光溜的笤帚。

  剪下的材料也不能浪費,高粱穗用來做炊帚,高粱稈用來做蓋墊和小箅子。這些老手藝做出來的東西,不僅美觀而且結實耐用,在農村廣泛使用。

  “縛笤帚前,要先把帶著高粱穗的高粱稈用開水浸泡10分鐘,使它軟化,然后再綁,這樣更容易有形。”張國京說,制作笤帚的高粱稈是專門的品種,骨節(jié)短穗長,秸稈潔白光滑有筋骨。秋天時將帶著高粱穗的高粱稈拉回來,一把一把捆好,吊在房檐下,必須吊中間,墜兩頭,保持彎曲度,給后期的捆扎和笤帚形狀打好基礎。

  縛一把笤帚需要40分鐘,一天最多能縛十把

  張國京的家里有一臺電子秤,是專門用來稱笤帚的。“一把笤帚需要約0.6公斤原料,縛完后重約0.45公斤,干得時間久了,估量著就差不多,有時拿不準也需要稱一稱。”張國京說,縛一把笤帚前前后后需要40分鐘,他一天最多能縛10把。

  笤帚縛得多了,張國京就拿到集市上銷售,一把笤帚賣15元,炊帚4元,小箅子3元。由于腿腳不好,不方便出遠門,他只趕家門口的張家院集,一集下來能掙三五十元,趕上買賣好能掙七八十元。“過年前后賣得比較好,一集能賣10把笤帚,炊帚和小箅子賣得也不少。”張國京說,除了趕集,他還代加工,附近村子里誰家收了高粱稈,需要做個笤帚、炊帚的,就找他加工。

  每年高粱豐收后,張國京就開始縛笤帚、趕集,一直能持續(xù)到第二年清明節(jié)前后。家里的高粱稈用完了,就收購附近村民的高粱稈,一年到頭,他以縛笤帚、趕集為主。“現(xiàn)在使用笤帚、炊帚的人越來越少,平常一集也就賣個三五把,主要是老年人買,也有些結婚的來集上找笤帚。”張國京說,在寒亭區(qū)的農村,結婚時有扔掃炕笤帚的傳統(tǒng),新人入洞房前,男方找一個屬相相合的男士,將一把嶄新的笤帚扔到屋頂上,如果笤帚把朝下預示著生男孩,笤帚把朝上則生女孩。雖然沒有任何科學依據(jù),但這個習俗保留至今。

  趕集時邊看邊學習2004年開始賣笤帚

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,張國京曾在原寒亭區(qū)食品站工作過五年,之后一直在家務農,種著6畝地,家里雖算不上富裕,但也能維持基本生活。閑暇之余,張國京常去趕集,看到不少賣笤帚的在現(xiàn)場縛笤帚,他就蹲在一邊看,邊看邊問,慢慢掌握了縛笤帚的技巧,技術也逐漸嫻熟。

  2004年,張國京正式趕集賣笤帚,撿來的高粱稈不夠用,他就在自家地里種起了高粱。春種秋收,每年中秋節(jié)開始收高粱,高粱穗剪下來曬干出粒后賣掉。“一畝半高粱可以收75公斤粒子,能賣300元錢。”張國京說,那時他種了一畝半的高粱,除了粒子,都留著縛笤帚用。

  2013年,村里的土地進行土地流轉,張國京家的6畝地都流轉出去,他就開發(fā)了3畝荒地,一半種高粱,一半種花生、豆子、地瓜等農作物。“種高粱主要還是為了縛笤帚,五谷雜糧就用于日常生活了。”張國京說。

  縛笤帚已成為情結手藝好卻沒人愿學

  現(xiàn)在市面上各種機器制的掃帚多種多樣,手工笤帚用量銳減,而張國京仍舍不得丟下老手藝。對他來說,縛笤帚早已不是謀生的手段,而成了一種情結,被結結實實地縛在笤帚里。也正因為技藝精湛,不少老主顧找他買笤帚。“在農村還是笤帚好用,掃得既干凈又利索,我們一直用著這個。”張國京說。

  傳統(tǒng)的笤帚價格便宜,使用壽命長,結實耐用。唯一遺憾的是,現(xiàn)在會這種手工藝的人越來越少了。張國京的兒女早已成家,十分孝順,都有自己的事業(yè),沒有人愿意跟著他縛笤帚,村里的年輕人對這門手藝也都不感興趣。

  “現(xiàn)在會縛笤帚的人不多了,我們附近這幾個村子里,應該還有兩三個會縛的,以后會越來越少。”張國京說,希望有人能來學縛笤帚,把這種傳統(tǒng)手藝傳承下去。
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劉燕/文

責任編輯:李曉文

數(shù)字報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