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布藝送親朋 今年主角是牛
昌邑民間藝人耿紅梅鐘情布藝制作,作品栩栩如生受青睞
來源:濰坊晚報 發(fā)布時間:2021-02-09 10:32:33
昌邑市卜莊鎮(zhèn)東石橋村的耿紅梅今年47歲,從小跟著母親學了一手精湛的布藝手藝,心靈手巧的她做的布藝品栩栩如生,深受大家喜愛。2月7日,記者采訪了解到,今年她又創(chuàng)作了布藝牛系列作品,將美好的祝福融入其中,送給親朋好友,納祥祈福。
作品受到親朋好友喜歡
耿紅梅的工作室在昌邑市卜莊鎮(zhèn)東石橋村一座普通的農家小院內,房間不大,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布藝作品,有布老虎、布藝牛、繡花虎頭鞋等,每件作品都栩栩如生,做工精細,工作室內充滿了濃郁的民間藝術氣息。
2月7日,只有耿紅梅一人在家,她安靜地飛針走線做著一只布藝牛。她的身邊有兩只剛做好的布藝牛,一只是喜慶的紅色,金色牛角、耳朵;另一只是藍色小碎花布藝牛,紅色牛角、耳朵。它們均是牛角上翹,嘴巴凸起,一雙圓滾滾的黑眼睛,看上去十分可愛。
“每年春節(jié),我都會做一批生肖布藝作品,現(xiàn)在做的自然就是布藝牛。”耿紅梅說,布藝牛的選料是常見的紅布、藍花布,提前裁剪好,用縫紉機縫起來,一只布藝牛的身子便做好了。往里面填上PP棉,將牛頭和牛身用細密的針腳縫好,最后繡上牛角和牛眼睛,一只漂亮的布藝牛就完成了。
“每年都會做,腦海中早就有構思了,做起來比較快。”耿紅梅說,她選擇合適的布料,將構思落實下來,在別人眼里看似很難的事,對她來說其實非常熟練。之所以選了兩種顏色的牛角,也是仔細考慮過的,紅色牛角代表紅紅火火,金色牛角代表金牛送福。
臨近春節(jié),親朋好友、鄰居都來到耿紅梅的工作室看她制作布藝玩具,她毫不吝嗇,將制作好的成品送給他們,讓大家把美好祝福帶回家。“今年做的布藝牛差不多都送出去了,看到大家喜歡我的作品,我很開心。”耿紅梅說。
經常外出學習提高技藝
如今的耿紅梅是昌邑市民間藝術大師、濰坊市工藝美術名人,經常參加省內外的展會。“出去參加展會,除了能展示自己的作品外,還能和很多同行交流,互相學習。”耿紅梅說,她每年都會外出參展,最初還有些不自信,擔心自己的作品得不到認可,沒想到大家都很看好她的作品,這讓她有了走出家門的信心和勇氣。
如今耿紅梅取得了一些成就,但她不忘學習和創(chuàng)新,經常參加工藝培訓班,提高自己的技藝。2020年11月,耿紅梅參加了天津大學舉辦的布老虎制作技藝培訓班,為期一個月,受益匪淺。“白天上課,晚上趕制作品,特別充實,還認識了很多朋友、老師、同行,學到了不少技巧。”耿紅梅說。
耿紅梅制作的布老虎與寒亭、高密等地的布老虎不同,她的布老虎眼睛、嘴巴等都是一針一線繡上去的,其他地方的是用布貼的。耿紅梅的布老虎以“吉祥虎”為主,她還學會了制作“鎮(zhèn)宅虎”。“‘吉祥虎’顧名思義代表吉祥如意,而‘鎮(zhèn)宅虎’能保護家庭,有鎮(zhèn)宅之意,兩者的做法不太一樣,主要區(qū)別在鼻子,‘鎮(zhèn)宅虎’的鼻子是魚型的。”耿紅梅說。
多年來,耿紅梅一直保持自己的制作特色,除了傳承祖輩的手藝之外,還一直思索對傳統(tǒng)技藝的創(chuàng)新。她還制作了一些小掛件、車掛、項鏈等工藝品,得到了大家的認可。下一步,她打算繼續(xù)創(chuàng)新,多做一些與時代相結合的產品。
受母親的影響,從小會做布藝和剪紙
耿紅梅今年47歲,家中有七個兄弟姐妹,她是老小。小時候,由于家里條件不好,買件新衣服或新玩具都是很奢侈的事。不過,她的母親心靈手巧,孩子們的衣服、鞋子都是母親自己縫制的,不僅好看還很實用。做衣服、鞋子剩下的碎布頭也被母親積攢下來,給他們做成布藝玩具,這也成了耿紅梅最美好的童年回憶。
受母親影響,耿紅梅從小就喜歡布藝,小小年紀就會用碎布頭做出個小玩意,小伙伴們都很羨慕她的手藝。長大結婚后,她和丈夫種著40畝地,在繁重的農活之余,她一直沒有放下做布藝的愛好,別人休息時,她經常做手工,甚至會熬夜。“做布藝上癮,一旦有了靈感就想一氣呵成,不然放下后就很難再拿起來。”耿紅梅說,丈夫非常支持她,還專門在家里騰出一間屋給她當工作室。
在做布藝玩具的同時,耿紅梅也跟著母親學剪紙,臨近春節(jié)時,她會剪一些花樣新穎的剪紙到大集上擺攤賣。昌邑當?shù)赜写汗?jié)在大門上貼獅子剪紙的傳統(tǒng),像“獅子滾繡球”寓意“好事在后頭”、“獅子對頭”寓意“富水長流”等,耿紅梅都會剪。她學會了這門手藝并加以創(chuàng)新,已經創(chuàng)作出五十多種獅子剪紙,各種形態(tài)的獅子活靈活現(xiàn),深受大家喜愛。
傳承的基礎上融入新思想,不斷創(chuàng)新
在耿紅梅工作室里,還懸掛著不少手工縫制的布藝品,像“打春雞”艷麗、喜慶。立春那天,長輩們都會為孩子縫一對鮮艷的布公雞,戴在身上。這一習俗已有上百年的歷史,據(jù)說可以驅邪祛病。
“打春雞”源自于天花病毒的傳播。在天花疫苗沒有發(fā)明以前,小孩子多數(shù)要“出天花”。那時候缺醫(yī)少藥,天花對兒童的危害很大。而每年春季是天花的高發(fā)期,來勢猛、傳播快。據(jù)說,有一位母親突發(fā)奇想,于立春前夜制作了一只布公雞,第二天縫在孩子的衣袖上,祈求能夠驅邪祛病,保佑孩子健康。這種做法被傳播開來,并增添了新的內容,布公雞由最初的一只變成了一對,雞嘴下還墜了一顆黃豆,寓意雄壯的大公雞把膿皰全吃光,孩子茁壯生長。
作為一名民間藝人,耿紅梅每年立春前都會做“打春雞”,她的作品可以佩戴,也可以當作飾品掛在車上、包上等,很受當?shù)厝讼矏?。耿紅梅做“打春雞”用的是過去一年收集的碎布頭,她把正方形的小花布對角折,沿邊縫,不會全縫住,留下一寸的長度,把花布翻出來,填上PP棉,再縫上眼睛和雞冠,在留有開口的一角縫上彩色布條作尾巴,一個充滿民俗氣息且鮮艷奪目的“打春雞”就做好了。
耿紅梅制作的“打春雞”與以前的制品相比更靈動,配色更鮮艷,還將雞嘴下懸墜的黃豆換成了不易損壞、不易腐爛的彩珠,在保留傳統(tǒng)的基礎上融入了自己的創(chuàng)意,深受人們喜愛。“‘雞’和‘吉’同音,寓意吉祥。立春又為二十四節(jié)氣之首,在立春這天戴,孩子從小就吉星高照。”耿紅梅說。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劉燕/文
責任編輯:沙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