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
A+ A-

反復試驗幾百次方現(xiàn)窯變之美

“融藝薈萃”陶瓷紫砂名家及文創(chuàng)精品展上大作頻出,市民冒雪飽眼福

來源:濰坊晚報   發(fā)布時間:2020-12-30 09:43:29

  12月29日,是第十屆中國畫節(jié)·第十三屆文展會開展的第三天,盡管天空飄起了大雪,但在文展會的現(xiàn)場,市民參觀的熱情仍不減。當天上午,在“融藝薈萃”陶瓷紫砂名家及文創(chuàng)精品展展區(qū),不少市民冒雪前來參觀陶瓷、紫砂大作。

  近200件作品展現(xiàn)高超技藝

  來自江西景德鎮(zhèn)的夏義升和方福太第四次來濰坊參加文展會,帶來了近200件作品。方福太帶來的主要是青花釉里紅和金絲琺瑯彩瓷器。眾多作品中,金絲琺瑯彩“百鳥朝鳳”天球瓶十分耀眼,栩栩如生的鳳凰,滿布器身的金絲,再加上競相斗艷的牡丹,象征著吉祥富貴、百花齊放之意。

  方福太說,金絲琺瑯彩是赫赫有名的官窯瓷器,制作工藝講究。就拿“百鳥朝鳳”這件作品來說,在創(chuàng)作及器身繪制百花圖案時,既要結構合理,布局美觀,又要有邏輯性,讓各種花朵大小、顏色、深淺層次符合自然規(guī)律,一筆畫錯,一刀刻錯,整件作品盡毀。

  此次方福太還帶來了一件九龍九鳳雕刻天球瓶,作品高78厘米,直徑52厘米,畫面中九龍九鳳騰飛,神態(tài)各異,光彩奪目,寓意群賢共濟,圓滿如意,蒸蒸日上。“這件作品最難的是又雕又畫,前后做了三次才成功,上色時還要一氣呵成,否則就功虧一簣了。”方福太說。

  夏義升帶來的主要是青花瓷器,作品以江西鄱陽湖鄉(xiāng)情景色為主,展現(xiàn)江南水鄉(xiāng)的韻味。其中一件畫筒高60厘米,畫面中別致的江南房屋,連綿不斷的山峰,郁郁蔥蔥的樹木,好一幅江南美景。為了提升創(chuàng)作工藝,夏義升在作品中還專門增添了一抹黃色,體現(xiàn)窯變工藝。“窯變是瓷器在燒制過程中,由于窯內(nèi)溫度發(fā)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發(fā)生不確定性的自然變化,用料要求很高。”夏義升說,這件作品經(jīng)過幾百次反復試驗,最終才燒制成功一個,十分珍貴。

  百余件本土精品紫砂壺亮相

  在青云窯原礦紫砂展區(qū),國家級工藝美術師劉洪文及其弟子帶來了一百余件精品紫砂壺,惟妙惟肖、造型各異的紫砂壺吸引了市民前來參觀。

  記者注意到,其中一把紫砂壺極具特點,壺身是蓮花座,壺鈕是菩提葉下參禪,壺把形狀酷似蓮花枝,整件作品圓潤飽滿。據(jù)該展區(qū)相關負責人毛東杰介紹,這件作品由劉洪文創(chuàng)作,靈感來源于佛經(jīng)題材“一葉一菩提,一花一世界”。“這件作品最難的就是這片葉子,因為它沒有任何支撐,還要立起來,這樣顯得漂亮、不厚重,在制作過程中很難把握好,劉老師反復做了好幾個才成功。”毛東杰說。

  除了這件作品外,劉洪文的“達摩悟道”紫砂壺也十分吸引人的眼球。這件作品采用雕塑與紫砂相結合的工藝,壺把酷似人耳形狀,壺鈕是石頭,壺身是一位在山洞里悟道的人,整件作品造型直觀,兼顧實用性。

  毛東杰表示,他們的窯廠在安丘青云山腳下,作為本土紫砂制作者,他們每年都來參加文展會。“這幾天雖然天氣不好,但我們已經(jīng)賣出去了十幾件作品。”毛東杰說,來參展主要是學習和交流,了解國內(nèi)著名紫砂大師作品的同時,也讓同行們看到濰坊本地的紫砂制作工藝,取長補短,互相學習。

  第一次來參展,結識眾多同行

  “這是一把梅樁青段壺,作品采用樹樁型,純手工制作而成。”來自江蘇宜興的宋洪林手里拿著一把紫砂壺,正在給顧客介紹。仔細觀察她手上的這把壺,灰色的壺身點綴著紅色的梅花,看上去古樸典雅,壺蓋與壺身相結合形成一體,既協(xié)調(diào)又美觀。“這把壺上的梅花以及壺身的圖案都是我用手捏出來的,整整做了一個星期,是我比較滿意的一件作品。”宋洪林說。

  作為一名中青年實力派陶藝家,宋洪林的作品主打時尚、美觀主題,在傳統(tǒng)中融入創(chuàng)新。在展廳的一角,一把樹皮形狀的“供春”壺也十分奪人眼球。壺蓋選用靈芝形狀,壺身根據(jù)樹枝形狀制作而成。“這把壺的制作難點在于古樸自然,把樹皮與壺結合得渾然一體,這也是我的一個創(chuàng)新。”宋洪林說。

  據(jù)了解,此次是宋洪林第一次參加文展會,濰坊給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。她說,以前經(jīng)常聽朋友說起濰坊,很想來濰坊看看,此次文展會正好是個機會。除了參展外,她還想了解一下濰坊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美麗的城市環(huán)境。“濰坊是個很美麗的城市,我很喜歡這里,希望以后有機會還能來濰坊參展。”宋洪林說,首次來參展,她結識了很多同行朋友,還賣出去了部分作品,感覺不虛此行。

  感嘆本屆展會規(guī)模大、檔次高

  走進江西景德鎮(zhèn)市陶瓷研究所展區(qū),來自江西景德鎮(zhèn)的陳虎正給顧客介紹他的作品“嬰戲圖”花瓶,畫面中幾名孩童正在嬉戲,他們的神情千姿百態(tài)、妙趣橫生,晶瑩剔透的膚色,嬌憨天真的神態(tài),象征著多子多福,生活美滿。

  陳虎說,“嬰戲圖”最早出現(xiàn)在唐代長沙窯瓷器上,早期的嬰戲題材多為人物畫的陪襯角色,因為畫嬰孩有相當?shù)碾y度,不僅要畫出幼小稚嫩的身形,還要掌握兒童的純真自然,這也是整件作品中最難的地方。“‘嬰戲圖’花瓶是一對,價格親民,適合擺在家里觀賞,既美觀又大方。”陳虎說。

  在展廳的一角,瓷板畫“工筆山水四條屏”也吸引了眾人的注意。畫面描繪的是巍峨壯麗的黃山美景,千姿百態(tài)的石頭、枝干遒勁的迎客松,無不彰顯出作者的繪畫功底。“這件四條屏是今年疫情期間,我花費半年的時間創(chuàng)作完成的。”陳虎說,僅繪畫就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,由于瓷板畫的要求較高,在燒制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影響整件作品,為此他前后燒制了兩次才完成創(chuàng)作。

  此次是陳虎第二次參加文展會,共帶來了8件作品,包括瓷板畫和花瓶。“第一屆文展會我來過,今年的文展會規(guī)模很大,檔次很高,這幾天的天氣雖然不太好,給市民出行造成了不便,但仍有很多熱情的市民前來參觀。”陳虎說。

濰坊日報社全媒體記者:劉燕/文

責任編輯:聶臻臻

數(shù)字報刊